发昏章第十一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。仿《孝经》“某某章第几”的说法。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只见头在下,脚在上,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,跌得个‘发昏章第十一’!”
例子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所谓‘北大同人’,正在发昏章第十一,排班欢迎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fā hūn zhāng dì shí yī
注音ㄈㄚ ㄏㄨㄣ ㄓㄤ ㄉ一ˋ ㄕˊ 一
繁体發昬章第十一
感情发昏章第十一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发昏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治丝益棼(意思解释)
- 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(意思解释)
- 辙鲋之急(意思解释)
- 忧喜交集(意思解释)
- 丑声远播(意思解释)
- 抛砖引玉(意思解释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释)
- 目眩心花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拔苗助长(意思解释)
- 秽德垢行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空话连篇(意思解释)
- 尽诚竭节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认贼作父(意思解释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释)
- 扣人心弦(意思解释)
- 无所畏惧(意思解释)
- 饿殍遍野(意思解释)
- 珠联璧合(意思解释)
- 慢条斯理(意思解释)
- 忠果正直(意思解释)
- 迷迷糊糊(意思解释)
-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(意思解释)
- 广开言路(意思解释)
- 去住两难(意思解释)
- 入文出武(意思解释)
※ 发昏章第十一的意思解释、发昏章第十一是什么意思由微书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大公无私 | 一心为公;没有私心。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;不偏袒任何一方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浪迹江湖 | 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处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狐死首丘 | 首丘: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。传说狐狸将死时,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。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。 |
犀牛望月 |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。 |
一拥而上 |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 |
意气风发 | 意气:意志和气概;风发:形容俊伟豪迈。形容气概豪迈;精神振奋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兵无常势 |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 |
广阔天地 | 指可以发挥作用做出成就的广大领域 |
云天雾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 |
色中饿鬼 | 比喻极其贪色的人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满招损,谦受益 | 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益处。 |
信以为真 |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光前启后 | 犹“光前裕后”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。常与“人不可貌相”连用;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来。 |
众建贤才 | 建:建树;贤才:优秀的人才。选用众多优秀的人才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经史百子 | 经:经学,经书,儒家经典著作。史:史学,史书。百子:诸子百家之学。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运筹帷幄 | 运筹:筹划;策划。帷幄:军中营帐。原指在营帐中谋划制定作战的方法策略。 |